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生產性毒物的分類很多,按其化學成分可分為無機毒物、有機毒物等;按物理狀態可分為固態、液態、氣態毒物;按毒理作用可分為刺激性、腐蝕性、神經性、溶血性和致畸、致癌、致突變性毒物等。一般將生產性毒物分為以下幾類:
(1)金屬及類金屬毒物
鉛、錳、汞、鎘、砷等。
(2)刺激性氣體
常見的有硫酸、鹽酸、硝酸、鉻酸、乙酸等無機酸和有機酸;二
氧化硫、三氧化硫;氨氣、氯氣、光氣、氯化氫、氟化氫、溴化氫等。
(3)窒息性氣體
一氧化碳、氰化氫、硫化氫和甲烷等。
(4)有機溶劑
苯、正已烷、甲醇、二氯乙烯、四氯化碳等。
(5)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苯胺、聯苯胺、三硝基甲苯等。
(6)高分子化合物生產中的毒物
氯乙烯、丙烯腈等單體;磷酸二甲苯酯、偶氮二異丁腈等助劑。
(7)農藥
有機磷、有機硫、有機砷、氨基甲酸酯、擬除蟲菊酯以及熏蒸劑
等。
2.1生產性毒物的來源與職業接觸
生產性毒物來自原料、輔助原料、中間產品、成品、副產品、夾
雜物或廢棄物、有時也可來自熱分解產物及反應產物。例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熱到160~1700C時可分解產生氯化氫。毒物可以固態、液態、氣態或氣溶膠形式存在于生產環境中。
在生產過程中,主要有以下操作或生產環節有機會接觸到毒物:例如原料的開采和提煉;加工和出料;材料和加工、搬運、儲藏;成品的處理、包裝、生產環節中接觸的毒物:如化學管道的滲漏,物料輸送管道發生堵塞;廢料的回收和處理;化學反應控制不當或加料失誤而引起冒鍋或沖料;化學物的采樣分析;設備的保養、檢修等。
2.2生產性毒物所致健康損害
由于毒物種類繁多,毒物本身毒性及其作用特點,接觸劑量等各不相同,所引起的職業中毒累及全身各個系統,出現多臟器損害,同一毒物可累及不同的靶器官,不同毒物也可損害同一耙器官。
(1)金屬及類金屬毒物
每一種金屬因其毒性和作用的靶器官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很多金屬具有選擇性的器官或組織蓄積而發揮其生物學效應,并因此出現慢性毒性作用。如鉛中毒主要損害神經系統,造血系統和消化系統,表現為類神經癥、外周神經炎、腹絞痛、低色素正常細胞型貧血等。汞中毒主要損害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表現為易興奮、口腔炎、汞性震顫等。
(2)刺激性氣體
通常以局部損害為主,其損害作用的共同特點是引起眼、呼吸道黏膜及皮膚不同程度的炎癥病理反應。刺激作用過強時易引起全身反應。表現為眼和上呼吸道刺激性炎癥、中毒性肺水腫、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
(3)窒息性氣體
可使空氣中氧含量明顯降低,使肺內氧分壓下降或使血液運送氧的能力或組織利用氧的能力發生障礙,引起機體缺氧。
(4)有機溶劑
幾乎全部有機溶劑都能使皮膚脫脂或脂質溶解,引起職業性皮
炎以及中樞神經的抑制,有機溶劑對呼吸道均有一定刺激作用,可引起支氣管炎、肺水腫等,還可引起周圍神經損害,表現為周圍神經炎。在接觸劑量大、接觸時間長的情況下,任何有機溶劑均可導致肝細胞損害。此外有機溶劑還可對造血系統、生殖系統造成損害,例如苯是一種致癌物。
(5)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可形成高鐵血紅蛋白、造成溶血等血液損害。某些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可直接損害肝細胞,引起中毒性肝病,有些化合物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和致敏作用。如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可引起眼晶狀體渾濁,最后發展為白內障,聯苯胺和乙萘胺可引起職業性膀胱癌。
(6)高分子化合物生產中的毒物
高分子化合物又稱為聚合物或共聚物。高分子化合物本身雖然無毒或毒性很小,但生產過程中所用原料、單體及助劑絕大多數具有一定毒性,變應原性或致癌性。長期接觸氯乙烯,可引起雷諾氏綜合癥,周圍神經炎,肢端溶骨癥,肝功能異常等,二異氯酸甲苯酯對皮膚有原發刺激作用和致敏作用。
2.3化學類毒物職業危害的防護
技術控制措施在預防化學毒物中毒常起到關健作用,如工藝改革、工業通風,當技術控制也難以實現或效果不理想或緊急檢修、搶救情況下,就考慮采用工人個體的各種防護用具。
2.3.1工藝改革
采用革新技術、改革生產工藝,以無毒或低毒的物質代替有毒或劇毒的物質,從而達到從源頭上控制化學毒物。
2.3.2工業通風
工業通風的任務旨在利用專門的技術手段,合理地組織氣流,控制或完全消除作業過程中產生的粉塵、有害氣體、高溫和余濕,向車間內送入新鮮的或經專門處理的清潔空氣。按照通風系統的功能工作動力可分為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按照通風作用范圍,工業通風分為全面通風、局部通風和混合通風。
2.3.3全面通風
全面通風是在車間內全面地進行通風換氣,用新鮮空氣稀釋車間內的污染物。全面通風使用與有害物擴散不能控制在車間內某一定的范圍,或污染源不固定的場合。送風口應接近工人操作點,設在有害氣體或蒸氣的濃度較高的區域。這樣布置有利于充分發揮全面通風的作用,降低工作操作地有害氣體或蒸氣的濃度。
2.3.4局部通風
局部通風是在車間工作帶某局部范圍建立良好空氣環境,或在有害物擴散前將其從產生源抽出、排除,局部通風可以是局部送風或局部排風。局部通風所需的投資比全面通風小。為防止有害氣體、蒸氣和粉塵在車間內散布,主要采用局部排風系統將有毒物質從發生源處直接排出室外,局部排風系統由局部排風罩(排風柜)、通風管道、通風機、過濾或吸附有害物質的凈化設備等組成。局部排風罩是局部排風系統中的關健裝置,為了獲得良好的排出有害氣體或蒸氣的效果,應考慮以下要求:
(1)應將有害物質發生源盡可能密閉,排風罩應盡可能靠近
有害物質發生源;
(2)排風罩的吸氣方向應盡可能與有害物質逸出的方向一致;
(3)排風罩的布置應使污染空氣不致流經工人的呼吸帶;
(4)排風裝置應設在不受室外進入氣流的干擾處;
(5)排風罩罩口要有一定的控制風速,在距離罩口最遠的有害物質散發點(即控制點)上造成適當的空氣流動,從而把有害物質吸入罩內??刂泣c的空氣流動速度稱為控制風速(也稱為吸入速度),該速度應大于有害物質向外逸散的速度和防止橫向氣流干擾的速度,才能有效地將有害物質抽吸至排風罩內??刂骑L速的大小應與化學物毒性大小和逸散速度大小等有關,一般氣體或蒸汽控制風速不小于0.7~1.0m/s,粉塵狀化學物控制風速為1.0~1.5 m/s。
(6)對有腐蝕性的酸堿性氣體,排風罩應耐腐蝕;
(7)排風罩的設置不應妨礙工人的操作并保證有足夠的照度。
2.3.5混合通風
混合通風即全面通風和局部通風結合使用。
2.3.6個人防護
一、勞動者在工作中應做到“五注意”
1、注意職業病危害作業崗位的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
2、嚴格遵守生產操作規程。
3、注意職業衛生防護設施是否正常運行。
4、堅持佩帶個人防護用品。
5、工間就餐時脫去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注意個人衛生,
勤洗澡、勤換衣服,保持皮膚清潔,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二、在生產作業過程中,與化學毒物有關的個人防護用品主要
包括防護服、呼吸防護器和皮膚防護用品等。
1、防護服
防護服是防止化學物經皮膚進入機體,常用各種對所防化學物不滲透或滲透率小的聚合物,涂布于化纖或天然纖維織物而制成。
2、呼吸防護用品
根據結構和防護原理,呼吸防護用品可分為自吸過濾式和送風隔離式。自吸過渡式的化學過濾主要用于防止有害氣體、蒸汽、煙霧等的吸入,通常稱為防毒面具。防毒面具有濾毒盒或濾毒罐,又有全面罩與半面罩之分,全面罩有頭罩式和頭戴式兩種,應能遮住眼、鼻和口,半面罩應能遮住鼻和口。防毒口罩(面具)主要衛生要求為:
(1)濾毒性能要可靠。根據毒性的性質、濃度和防護時間,采取不同的凈化濾料。
(2)面罩和呼吸閥的氣密性要好。
(3)呼吸阻力應小。
(4)實際有害空間應小,盡量不妨礙視野,質量要輕。
濾料和面罩材料不應對人體有害,不會對皮膚產生刺激和過敏
影響。
(5)佩戴方便,無異常壓迫感和不舒適感,死控大小合適,與
臉面吻合適宜。
3、皮膚防護用品
皮膚防護品有防護手套和防護膏膜。